
便捷栏目
COLUMN
上午7时,夜晚的闷热还未散去,初升的朝阳又开始发威。此时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1℃,并开始缓慢上升。
7月18日,铁路金华南货场,大货车有序进出、龙门吊来回移动,一个个集装箱被装上班列车厢。每天,平均有5趟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从这里始发。毫无遮挡的堆场里,集装箱被堆得很高。热浪滚滚,我们将跟随金华南站“95后”连结员李建林“拼装”一趟中欧班列。
出发前,我们对自己进行了“全副武装”,防晒霜、防晒衣、遮阳帽统统安排上,但走进铁路金华南货场,直面太阳的暴晒,只觉得闷得慌。
早上8时,见到李建林时,他刚和同事完成交接班,徒手“挂”在一趟班列尾部。班列超过700米,在转弯时,班列司机无法看到车尾的情况,他需要充当列车的倒车雷达,把空车从到发线送到装卸线进行装卸车。等他从班列上下来,我们发现他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。
“光做好防晒还不够,来,开工前先把手套准备好。”李建林给我们发了双厚厚的手套,见我们疑惑的表情,他示意摸一摸班列车厢。车厢是铁的,手搭到车厢上三四秒后,滚烫的温度让我们下意识缩回了手,乖乖地把手套都戴上了。
李建林说,金华南货场调车组的工作分白班和夜班,白班从早上7时30分到下午6时,这会儿是白班最凉快的时候。到了午后,打一个鸡蛋在车厢上,能马上煎熟。这时,我们才明白,刚才他“挂”在列车上有多热。
戴好手套,李建林开始教我们如何“拼装”班列。“每两节车厢连接处都是‘拼装’时的检查重点,共有四个检查环节,折角塞角门要在打开状态、闸链要在松弛状态、制动软管要连上、车钩要连接到位……”光站在太阳下听李建林讲解,我们已经满头大汗。
每到一个车厢连接处,连结员带领我们蹲下仔细观察,然后伸手指向每个检查环节,口中说出检查环节的状态,进行“手指口呼”确认。
十节车厢检查下来,我们蹲了不下二十次,比腰酸更让人难以抵挡的,是随着太阳暴晒不断攀升的温度。
“这个制动软管没连上。”晒得满脸通红的我们,终于发现了一处问题。李建林让我们尝试接回制动软管,真正上手才发现,这事更不容易。软管其实一点都不软,想要把软管接回,需要把其中一侧软管折起,另一只手握住另外一侧软管,将两侧软管的接头处精准卡住,再用力按压确保接头卡紧。因为折不动软管,我们第一次尝试失败了。第二次又因为接头没卡准,怎么也接不上。终于在第三次连接成功了。我们蹲在车厢连接处狭小的空间,喘着粗气,尝试的小伙伴已经浑身是汗。
“每一趟班列在我们手里,一共要‘拼装’检查三次,分别是送车装卸前、装卸完毕后以及编组完成后。”李建林边擦汗边说,每次大约要走1公里,至少需要20分钟,弯腰上百次,一个班下来总步数超过3万步。
“其他岗位可以错峰作业,避开正午时间,我们不行。因为班列发车有固定时间,必须在发车前‘拼装’完毕,确保班列安全、正点开出。”李建林入职6年,皮肤黑了许多,但心里成就感满满。
今年以来,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运输需求旺盛。截至6月30日,铁路金华南货场共发送中欧班列265列,发运标箱超2.8万个,同比增长38.5%;海铁联运班列到发692列,标箱数超5.6万个,同比增长57.8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