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捷栏目
COLUMN
寒冬12月,在上合示范区,山东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:挖掘机等工程车辆正在进行道路施工,不远处,办公楼、仓库等建筑已经基本成形。“项目预计今年整体竣工,明年将投入试运营。”山东高速齐鲁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满坤说。
“对于我们来说,2024年有特殊的意义。”满坤说。今年6月,山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,眼下又迎来新的里程碑,在上合示范区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大关。这第1000列班列,也承载着新的意义,它搭载了上合示范区首票陆路启运港退税货物。以往从上合国际枢纽港出发,企业需等货物到口岸完成清关才能申请出口退税,而这批货物在上合国际枢纽港报关放行后可以立即申报退税。
这一变化得益于11月印发的《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》,《通知》批准上合国际枢纽港成为陆路启运港,自12月1日起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。对这一政策在上合示范区落地的效应,满坤充满期待:“更多班列货源将集结到上合国际枢纽港,进一步增强枢纽港的辐射带动效应和集聚能力。”
为了让货物运输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,今年国家相关政策相继推出。以往,铁路运输至口岸的货物,如需换装公路到境外运输,要重新进行海关查验等流程。今年10月以来,青岛率先试点铁公联运新模式,企业只需要在申报地进行一次海关申报即可全程畅行,铁路与公路运输无缝衔接,每个集装箱可节约费用约500元。“试点两个月来,我们积极推动白色家电、轮胎等山东产品以该模式出口,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,提高运输时效。”满坤介绍,该模式也使山东中欧班列在运输模式上更加多元化,运输优势进一步拓展。
政策支持下,山东中欧班列积极探索创新,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的物流“解法”,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,自身的内涵也更加丰富。
根据企业需求,山东中欧班列在青岛先后推出家电专列、轮胎专列、化工专列、商品车专列等特色班列,创新发展“班列+跨境电商”“班列+冷链”“班列+运贸一体化”“班列+供应链金融”等新业态,累计服务外贸企业近7000家,为海尔、海信等重点企业开行供应链专列400余列,有效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。
满坤介绍,2023年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达71.24亿元,今年预计突破80亿元。除传统轮胎、日化产品、建材等出口商品外,新三样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逐渐成为出口主力。
山东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项目的建设,则是完善班列功能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。项目规划建设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、供应链金融中心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、进口粮食监管中心,国际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区域。
“项目建成后,将具备办公、展示、仓储、货物流通和贸易等多种功能。”满坤描述了项目园区未来的发展图景。项目园区将促进物流、贸易和金融的融合发展,形成班列经济生态圈。目前,青岛集结中心项目园区正在进行市场推广,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,如日日顺、玲珑轮胎等企业已表达了进驻意向。
当下,山东正以中欧班列济南—青岛集结中心建设为抓手,提升辐射带动能力,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。满坤认为,济南、青岛两个枢纽的互补联动,扩大了山东中欧班列的覆盖面,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作用明显。
今年1—11月,山东中欧班列开行2509列,同比增加10.2%,运行实现量质齐升。境外集疏运体系加速形成,去年设立的阿拉木图集结中心运营成果初显,今年9月设立中东欧塞尔维亚集结中心,形成东西双向互济、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格局。下一步,山东中欧班列将持续扩大班列开行规模,全面提升济南、青岛枢纽综合服务能力,优化提升上合快线、日韩陆海快线、齐鲁沿黄专列等特色线路,构建高质量国际物流大通道,助力我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。(来源:大众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