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便捷栏目
COLUMN
新年的第一天,一列满载意大利家具、红酒和精密仪器的中欧班列(成渝)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,为2025年开了一个“货畅其流”的好头。这趟班列不仅象征着中欧贸易的强劲脉动,也标志着成渝班列开行量突破5700列,连续保持全国领先。
构筑国际物流网络:“四向”通达欧亚。成渝班列已发展成为一张以成都、重庆为中心的国际物流大网,50余条线路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节点,形成西进欧洲、北上蒙古与俄罗斯、东联日韩、南拓东盟的“四向”物流运输体系。这不仅是四川、重庆区域经济活力的体现,更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有力注脚。
从“连点成线”到“织线成网”,中欧班列(成渝)的网络扩展正让物流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向,而是实现了多区域、多模式的协同。铁路、航空、水运、公路的多式联运,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灵活、更高效的选择。
通关改革提速,班列效率升级。中欧班列的成功离不开青白江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。一系列通关改革措施,如铁路快通、先查后装、一票多车等,为班列运行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。企业的货物在铁路上不仅跑得快,过关也跑得快。
尤其是2023年11月成渝两地首次签署的多式联运单统一格式,打破了省际合作壁垒。截至目前,成都国际铁路港累计签发近2万单,实现“一单制”跨区域协同标准互认。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,也让整个物流链条更加高效。
“班列+”推动区域经济新增长。成渝班列不仅是一条运输线,更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。以班列为纽带,成都国际铁路港通过打造集物流、商贸、产业为一体的开放高地,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入驻,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大动能。同时,“班列+产业”“班列+贸易”“班列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,也让区域间的经济互动更加活跃。
班列带来的货物中,不仅有传统的大宗商品,还囊括了高附加值的精密仪器、生鲜食品和奢侈品,这反映了成渝地区与欧洲等地的贸易结构日益丰富。
提质扩容,助力全球化新篇章。成都国际铁路港董事长庞建华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班列服务,提升中欧南通道开行能力,稳定东南亚全铁班列,推动中亚“枢纽对枢纽”线路开行。通过加快铁海公多式联运的发展,成渝班列将不仅是“全国领先”,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力。
成渝班列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实践者,也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抓手。通过持续提质扩容,中欧班列(成渝)正从“跑得多”迈向“跑得好”,让更多的货物和机会在“一带一路”上驰骋。
中欧班列(成渝)的5700列,承载的不只是货物,更是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。未来,这条钢铁大动脉将继续铺就国际贸易的新高地,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。(来源:中国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