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捷栏目

COLUMN

10月15日,《铁路新闻联播》披露中欧班列(沈阳)集结中心开行班列突破2000列,而同期中欧班列中通道通行量突破3000列。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,更揭示了中国铁路在“双循环”格局下的战略价值。

通道升级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网协同”

过去,中欧班列依赖单一口岸,易受地缘政治影响。2025年,铁路部门构建“东中西三通道”协同体系:东通道通过满洲里口岸连接俄罗斯,中通道经二连浩特对接蒙古,西通道由霍尔果斯直达中亚。以沈阳集结中心为例,其开行的班列中,40%通过中通道转口欧洲,较2024年提升15个百分点。这种“多通道互补”模式,使班列准点率从82%提升至95%,运输时效缩短3-5天。

产业赋能:从“通道经济”到“产业链经济”

中欧班列的溢出效应正在改变沿线城市产业形态。在西安国际港务区,依托中欧班列的“长安号”跨境电商专列,吸引了亚马逊、eBay等平台入驻,形成“前仓后厂”模式,2025年1-9月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20亿元;而在重庆团结村站,班列运载的汽车零部件占比从30%提升至55%,带动本地长安、赛力斯等车企出口量增长40%。数据显示,中欧班列沿线15个主要城市,2025年GDP增速平均比全国高1.2个百分点。

绿色转型: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质量优先”

2025年,中欧班列全面推广“氢能源机车”和“低风阻集装箱”。在霍尔果斯口岸,一台氢能源调车机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吨/年;而新型低风阻集装箱使单车能耗降低8%。此外,铁路部门与欧盟铁路联盟合作建立“碳足迹追踪系统”,每列班列的碳排放数据可实时查询,满足了欧洲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的要求。这些举措使中欧班列的单位货物碳排放较海运降低35%,较空运降低90%。

中欧班列的“3000列”,是中国铁路从“跟跑者”到“领跑者”的见证。它用轨道连接世界,用创新定义标准,让“钢铁驼队”不仅载着商品,更载着中国方案走向全球。(来源:西安网)

联系

Contact

西行班列

地点:新疆奎屯市北京西路62号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

邮编:835000

电话:0992-3338518

手机:1869000000

传真:0992-33385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