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捷栏目
COLUMN
近日,武汉当地企业生产的522辆汽车分乘两列中欧班列,从武铁大花岭物流基地始发,运往乌兹别克斯坦。2020年以来,该物流基地共出口武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15000多台,这是中欧班列(武汉)繁荣的一个缩影。
2013年10月,为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、建设亚欧经济廊道,武汉铁路口岸通过竣工验收,中欧班列(武汉)拿到了“出境护照”。10年来,中欧班列(武汉)已拥有51条境外运输线路,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、115个城市。
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吴家山站,于2010年10月开站,是中欧班列(武汉)始发站和终到站。2013年10月,武汉铁路口岸通过竣工验收,中欧班列(武汉)拿到了“出境护照”。2014年4月23日,41箱大柜满载价值1200万美元的富士康产电子产品从吴家山站出发,经阿拉山口出境,前往波兰。出口货物不再需要到阿拉山口排队检疫、报关,在吴家山中心站就能一站搞定,仅当年就发运41个列次、2142个标准集装箱,货值205亿元。
2015年,武汉迎来了首趟中欧班列返程货物,实现了返程货物零突破;2016年开出122列,重载率超过95%,在全国40多个中欧班列开行地中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一位;2017年全年开行377列,比年初预测的300列增长了25%,比2016年开行的222列增长68.9%。
2018年至2019年,中欧班列(武汉)实现飞速发展。2020年,中欧班列(武汉)的发展遇到“瓶颈”,发运规模有所下滑,全国排名跌至第12名。此后,中欧班列(武汉)进入突破追赶期,从2021年的第十上升至2022年的第八,2022年中欧班列(武汉)共开行538列,总开行量同比增长超过34%,是自2012年以来开行最多的一年。
10年来,中欧班列(武汉)同时带动了湖北省内城市的出口,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。应地方企业不断增长的输出需求,中欧班列(武汉)相继开通襄阳、宜昌、十堰、荆门、咸宁、荆州、黄石省内7条集结线,形成以武汉为中部集聚枢纽、地市州为组货基地的运输网络体系。同时,湖北还具有水运、铁路货运等方面的优势,可以依托阳逻港水运优势,集聚长江中下游货源,打造辐射长江中下游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;同时,也能够吸引珠三角等地的货物在武汉集聚。
2023年以来,中欧班列(武汉)先后开通“白俄罗斯索利戈尔斯克—武汉”“欧洲—武汉—香港”“武汉—白俄罗斯若季诺”“武汉—俄罗斯下卡姆斯克”“欧洲—武汉—台湾”“哈萨克斯坦乌拉尔斯克—武汉”“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—武汉”“武汉—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”等多条新线路,国际物流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。截至目前,中欧班列(武汉)共拥有51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,辐射40个国家、115个城市,成为国内外贸企业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。今年截至6月底,中欧班列(武汉)承运货值达84.92亿元,同比增长37.92%。
统计数据显示,中欧班列(武汉)开行十年间,发运班列约3000列,发货约25万标箱。中欧班列(武汉)在2023年上半年的发运量已超2022年全年,发送量增幅和发运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。运输货物品类已从单一的IT产品,扩大到衣服鞋帽、汽车汽配、粮食食品、葡萄酒、咖啡豆、木材、家具、化工品、小商品、机械设备等品类;在返程组织上,已形成以汽配、机械设备、日用品、食品、木材为主的固定回程货源。
目前,中欧班列(武汉)向东可依托湖北港口集团资源整合优势,连接“一带一路”与长江经济带;向西可对接新亚欧大陆桥,以铁路为载体连接武汉与欧洲、中亚;向南可抢抓国家高质量实施RCEP机遇,为外贸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开辟新的物流通道;向北可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,辐射蒙古国、俄罗斯等沿线国家,班列已经实现了向东出海,向西经中亚入欧,向南至东盟,向北至俄罗斯的“四向齐发”新局面。
今年开始,中欧班列(武汉)还开启了“快速通关”模式,“快速通关”模式实现了海关与铁路部门物流数据互联共享,比普通通关模式缩短1至2天,大幅提高铁路口岸通关效率。目前武铁正不断加大中欧班列(武汉)“快速通关”列车开行份额,会同汉欧国际、武汉海关、中铁国际多式联运公司、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单位不断优化操作流程,实现“一体化办公”,促进中欧班列(武汉)高效开行。